2007/11/26

《戏剧情牵二十五》特别企划

第五章:里程碑大作:《雾锁南洋》(地久天长、狮城拂晓、风雨同舟、赤道朝阳)

策划:梁立人
监制:赖水清
故事:梁立人、江龙
顾问:何李廉凤、蔡史君
制作统筹:谢希仑
编审:杨基
编剧:苏春兴、吴德、梁志华、甘惠宝
编导:江龙、邓衍成、胡艺发、曾鹏鲲、陈志成、潘文杰、李国立、张乾文、曾皓文

演员:
《地久天长》
向云 饰 李玉梅
黄文永 饰 何阿水
陈澍承 饰 庄元和
黄佩如 饰 钱天兰
李健汉 饰 何田生
洪培兴 饰 何阿炳
张伟辉 饰 何来发
钱治钢 饰 胡德
邬伟强 饰 钱七(钱家成)
利永锡 饰 庄德兴
戴鹏 饰 董二哥
冯绍梅 饰 陈杏秀(秀姑)
周全喜 饰 妓院老板
云昌凑 饰 阿祥(华人警察)
杨俊贺 饰 陈秘书
张锦华 饰 巧姐
陈濛 饰 月婶(三水婆)
黄彩云 饰 小花
Ruiter as Governor (总督)
Suriaputhuran as Dr Pillay
Chris Ellen as Mr Miles
Jaffer as Solimen
《狮城拂晓》
王玉青 饰 何国瑞
徐琳 饰 庄晓岚
王相钦 饰 何竹生
陈碧凤 饰 刘小佩
陈忠华 饰 刘元龙
何洁 饰 钱玉薇
陈天送 饰 川岛
柳明 饰 高桥
郑振星 饰 小野
钱七妻 饰 陈娟娟

“雾起在南方,雾落在南方,重重迷雾锁南洋。。。”

谈新加坡电视连续剧史,谁都不可以漏掉《雾锁南洋》这部历史性的里程碑大制作。
《雾》的成就可说是有目共睹,令人津津乐道的。今天就让笔者和大家一起回味这部“第一代”大制作。

《雾锁南洋(一)》由《地久天长》和《狮城拂晓》两个部分组成,于1984年2月6日晚上9时30分正式启播。启播前,在2月3日,还播映了一部《雾锁南洋特辑》,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此外,广播局(SBC)还推出了《雾锁南洋电视连续剧特刊》、《雾锁南洋小说》等刊物。这样的声势在当时绝对是轰动的。



《地久天长》打出“双生双旦”的主角模式,第一男女主角“阿水”黄文永和“阿梅”向云从此成了新加坡第一代的“阿哥”和“阿姐”, 红足25年。第二男女主角陈澍承和黄佩如则“一吻定情”、“假戏真做”,后来真的在戏外结为夫妻。那一吻,还堪称本地电视剧史上第一个“接吻镜头”。






花尽心思的街景设计、气势磅礴的拍摄说法、绞尽脑汁的剧本创作、配合众多演员的精湛演出,使到本地电视剧进入另一个阶段。一个能够与香港、台湾电视剧“有得比”的阶段。洪培兴吸大烟的情景、利永锡临死前的那一幕、邬伟强大宅被烧时一无所有的落魄、钱治钢的坏到入骨、云昌凑的欺善怕恶,以及饰演Mr. Miles的洋人演员那欺负人的“殖民地压迫”象征,一部绝佳的大制作就这样诞生了。



《狮城拂晓》则是第一部份剧中人物的孩子都长大成人了,时间也从殖民地时期发展到抗日及日治时期。战争的恐怖在剧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老戏骨陈澍承更是将剧中饰演的庄元和的那股抗日情怀诠释得淋漓尽致。有一幕他又愤怒无奈地将一碗红颜料倒印在白布上做成日本国旗,那个镜头我到今天还是印象深刻。13年后,在1997年的《和平的代价》中,陈大哥饰演的真实先驱人物陈嘉庚,一幕在华侨中学前紧握拐杖怒斥日本人的情景,和在《雾》的那一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狮》中的三位年轻貌美的女主角现在都已经在电视荧幕上消失了。陈碧凤好像从商开了间水晶店,还有在马场报马。他的老公张龙敏这还在电视台当编导。何洁是SBC当时的首位签约女艺人,现在好像在中国定居。至于徐琳,笔者则不太清楚她的近况。





《雾锁南洋》在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成功之后,立刻开拍了《雾锁南洋续集》。配合庆祝建国25周年,分成《风雨同舟》和《赤道朝阳》两个部份的《雾锁南洋续集》在1984年8月6日国庆日前三天正式启播。所谓的建国25周年,是以1959年新加坡成为自治邦为准。1959 年到1984年,正好25年。

故事/策划:梁立人
监制:区玉盛
顾问:黄溢华、蔡淑卿
策划:谢于对、朱亮亮、张健美、郑亚本
资料搜集:文树森
编审:林零
编剧:苏殷、甘惠宝、梁志华、朱其瑞
编导:李国立、曾皓文、陈志成、马家骏、张乾文、雷家培、李健武
演员:
徐琳 饰 庄晓岚
李文海 饰 梁正杰
梁日青 饰 杨肇声
李茵珠 饰 苏少英
钱治钢 饰 甘大枝
陈娟娟 饰 赵玉娥
云昌凑 饰 赖伙山
张锦华 饰 陈阿善
陈澍承 饰 周勇成
柯莎菲 饰 屠瑞芬
顾荣芳 饰 罗木胜
梁巧贞 饰 罗妻
苏春兴 饰 张文标
阮瑞国 饰 陈伟业
黄彩云 饰 李芳
陈濛 饰 桃姐






黄德成 饰 杨秉仁(童年)
黄文永 饰 杨秉仁(成年)
陈剑锋 饰 杨秉忠(童年)
吴瑰岸 饰 杨秉忠(成年)
柳俊泓 饰 杨秉棠(童年)
吴仕章 饰 杨秉棠(成年)
柯贵民 饰 甘宝石(童年)
陈天送 饰 甘宝石(成年)
郑家骏 饰 甘宝龙(童年)
陈天文 饰 甘宝龙(成年)
陈思伶 饰 甘宝珠(童年)
黄毓玲 饰 甘宝珠(成年)
谢韵仪 饰 赖洁如(童年)
黎惠燕 饰 赖洁如(成年)
黄燕宾 饰 梁安宁(童年)
向云 饰 梁安宁(成年)
刘秋莲 饰 陈莉莉
蔡平开 饰 莉莉母
杨福利 饰 莉莉父
邬伟强 饰 经理
周全喜 饰 老赵
陈秀环 饰 黄慧中
王玉青 饰 何国瑞




在此先注明上述演员表中的一些事项。饰演杨肇声的演员梁日青,就是目前还在新传媒的资深艺人梁田。梁田叔是目前新传媒艺人当中年龄最大的男艺人,时常也会在958城市频道中播报客语新闻。剧中饰演成年版杨秉忠的演员吴瑰岸,在当时是新加坡电视台的当红小生。他也就是后来和梁朝伟一起在香港无线电视台演出《绝代双骄》,在剧中扮演花无缺的吴岱融。而剧中扮演童年版的赖洁如的小演员,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大演员”谢韵仪。至于扮演童年版甘宝石的另一位童星柯贵民,我们在第二章就已经介绍过了。忘记或没留意的,可去阅读第二章“儿童剧时代”。
《风雨同舟》从日治时期结束,英军回返新加坡那个时期说起,通过剧中人物的故事带出了新加坡五六十年代建国时期所经历过的种种过程。福利巴士大罢工、共产党问题、学生示威、居者有其屋计划、政治发展等一系列历史事件一一重现在观众眼前。在剧中,你可以看到已经是属于历史文物的倒粪车,五十年代的救火车,还有所谓的福利巴士车。剧中有两个人物是从首集的《雾》延续下来的。那就是徐琳饰演的庄晓岚(澍承佩如的孩子),以及王玉青饰演的何国瑞(文永和向云的孩子)。至于《赤道朝阳》,则从英军撤退那个时期说起,讲的是七八十年代的新加坡,牵涉到的课题包括国民服役,经济政策等。

此剧中令笔者影像最深的,其实是由资深演技派老戏骨钱治钢所扮演的甘大枝。钱老将这位贪小便宜的杂货店老板,一位普通的小市民的演绎得入木三分,演技发挥得恰到好处。这个和他在首部《雾锁南洋》中心狠手辣的管工胡德的角色是迥然不同的。但钱老演来收放自如,浑身是戏。这位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戏的“重量级”演员肯定是笔者非常欣赏的一位老艺人。
笔者每次要上载录像时都遇到一些技术问题,幸好YouTube网站中也有相关录像,笔者就在这里列出其连接,有兴趣的朋友就点击到那里去观看吧!
《地久天长》
《狮城拂晓》
《风雨同舟》
《赤道朝阳》

2007/11/18

《戏剧情牵二十五》特别企划


第四章:最初的开始:《新兵小传》、《小飞鱼》、《狮城勇探》


一集的单元剧,似乎无法满足观众的所谓“追看”的要求。于是所谓的“中篇电视连续剧”诞生了。打头阵的,便是本地首部以国民服役军人为题材的剧集--《新兵小传》。



《新兵小传》是一部6集的连续剧,于1983年 3月 4日首播,由吴乔颐监制,编剧/编审为何开荣、郑亚本(本地著名诗人,笔名杜红,也是此剧主题曲的作词人)、麦石麟三人负责。编导的工作则由吴乔颐、黄卓雄、曾鹏鲲与陈宇超担任。

主要演员包括:
王玉青 饰 陈国强
林春泰 饰 黄云龙
洪培兴 饰 叶来发
何其糖 饰 符致光
吴士章 饰 梁静泉
潘家才 饰 刘木森
黄昭耀 饰 管家宝
翁诗专 饰 李文杰
黄文永 饰 郭正豪
高琼立 饰 杨新民
郭伟业 饰 周伟忠
戴荣基 饰 罗金顺
刘世荣 饰 郑国才
王圣贺 饰 王圣贺




其中,像潘家才、翁诗专、郭伟业、高琼立、王圣贺等演员其实当时都是在服役的军人。这里要套用此节目制作计划人冯仲汉的话:“用兵演兵,最像兵!”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brm-cJFwIk&feature=related

如果笔者没有记错的话,当时还是属于国防部中尉的梁志强(现在的大导演梁智强)好像是国防部派出讨论制作策划的代表之一。(另外的代表包括剧中演回中尉角色的郭伟业,以及也有客串演出的何越南上士长)

至于每集故事中的客串演员更是星光熠熠:
第一集有:张炜(张为)、李茵珠、罗爱恬、黄玉芳以及后来大红大紫的演技派演员曾慧芬
第二集有:后来嫁给陈澍承的黄佩如、周全喜、蓝钦然、黄爱贞
第三集有:许莹英、徐琳、以及之前提到国防部的上士长何越南也客串饰演王玉青父亲的角色
第四集有:陈天送、张锦华、以及小童星吴少玲
第五集有:当时新广首位签约的女艺人何洁、郑振星、陈安娜、李文海、林丽云
第六集有:宋丽华、柯莎菲、以及本地第一代阿姐向云

《新》剧带红了众“阿兵哥”,其中戏里角色讨好的王玉青更在此之后,以第一男主角的身份,连同当时的红歌星邓妙华,一同打造了“本地第一部青春电视连续剧”,即本地首部偶像剧-《小飞鱼》。两人当时都只有22岁。

《小》于1983年8月12日,配合新加坡国庆日推出播映。来自香港的资深电视人梁立人正式担任SBC戏剧处长,区玉盛则首次在新监制中篇连续剧(之前所监制的都是单元剧)。这部以游泳运动为题材的连续剧的幕后团队,结合了新港两地的精英。编导包括:来自香港的曾皓文、潘文杰、陈志成;以及新加坡本地的黄卓雄和胡艺发。编审是来自香港的赵志坚。编剧则有来自香港的姜宁、朱其瑞、何开荣、邓润良、梁志华;以及本地的苏殷和苏春兴。



台前的演员阵容也相当吸引人。最大的卖点,除了有当红歌星邓妙华之外,还有“亚洲飞鱼”洪秉祥的父亲洪德美演出业余游泳教练一角。(洪秉祥则在拍摄过程中给予主角们专业的指导)其他的演员则包括陈碧凤、朱秀凤、王相钦、周全喜、王秀云、曾慧芬、吴一山、陈濛、李健汉、洪秉伟(洪秉祥的弟弟),以及利永锡(李连杰的岳父,利智的父亲)。




剧中的主题曲和插曲都由女主角邓妙华主唱。这也是本地电视史上首部有女主角主唱主题曲的电视剧。〈如何对你说〉、〈泪雨后的彩虹〉:这两首歌当年可谓红极一时。当时发行的卡带在电视剧播出之后,立刻成为抢手货。王玉青也人气暴涨,跃升为本地第一位电视偶像红星。


25年后的今天,男女主角都还有在电视上曝光。但他们的出现确实提醒了我们:岁月不留人。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RgtNxAICqs&feature=related
























继青春剧《小飞鱼》之后,广播局在戏剧处长梁立人和戏剧总监冯仲汉的带领下,获得了新加坡警察公关首长欧阳荣华的鼎力协助,开拍了另一部13集的警匪剧《狮城勇探》。这部在1983年10月7日首播的电视剧由吴乔颐监制,赵志坚编审,曾鹏鲲、黄卓雄、张乾文、潘文杰、曾皓文、李国立、陈志成编导,赵志坚、姜宁、邓润良、何开荣、麦石麟、吴德编剧。当时的警察总监吴永丰和罪案调查局局长陈英木也都同样给予大力的支持。



13集的《狮》由13个警匪故事组成。故事的骨干来源自警方所提供的犯罪档案。档案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商业罪案、谋财害命、奸杀、抢劫等。笔者印象中的故事包括了:“星雨”、“天仙局”、“梦断长堤”、“虎山行”、“星夜”、“情谜”、“洛之城堡”、“好马回头”等。全剧“真刀真枪”上阵,气氛紧张,剧情逼真。剧中的角色和拍摄场地的挑选都相当严格。

剧中由八个警探角色贯穿全剧。这八位“狮城勇探”就包括了1。黄文永 2。林丽云 3。戴鹏 4。郑振星 5。吴一山 6。陈忠华 7。柳明 8。吴仕章。其他参与演出的演员则还有如李茵珠、张锦华、叶世品、冯绍楣、李健汉、徐琳、陈安娜等。此剧的主题曲和插曲都是由当时《斗歌竞艺》的冠军歌手岳雷主唱,分别由杜红(剧本咨询顾问郑亚本)和梁立人填词,黄仁清作曲.

2007/11/08

《戏剧情牵二十五》特别企划


第三章:单元剧时代:《实里达大劫案》、《阿突》、《春风得意》

1981年,在大批儿童剧出产的同时,我们也见证了一些华语电视剧的诞生。它们就包括了:《女绘测师》(陈澍承、罗履冰)、《月是故乡明》(陈天送、罗爱恬)、《想入非非》(黄文永、陈明佩)、《跑女》(柯莎菲、黄文永)、《落日余晖》(李茵珠、何洁)、《又见黄花》(宋丽华、曾足)、《悲欢年华》(黄文永、何洁)。幕后人包括了同时出品许多儿童剧的蔡萱,以及林兴导、韩国萍、林能宽、朱克等。


1982年,电视台正式成立华文戏剧处,资深媒体工作前辈冯仲汉出任戏剧总监,并邀请到一批香港的电视人才加盟。区玉盛便是这第一批来到新加坡的香港电视人之一。他是于1982年3月24日离开香港,加入新加坡电视剧制作的行列。而他所负责的,就是在当年5月24日开镜拍摄的本地第一部配音、第一部与警方合作、第一部有开枪和飞车镜头、第一部利用全菲林外景电影拍摄手法。。。。。。的本地电视剧---《实里达大劫案》。







《实里达大劫案》是根据本地七十年代初在实里达蓄水池建筑工地发生的劫案所改编得真人真事,当时还动用了百多名警员参与演出。而参与演出的主要演员,就包括了现在还在本地电视圈非常活跃的黄文永,以及资深性格演员钱志刚(钱治钢),以及陈天送、陈濛等。

此单元剧在1982年7月25日当天正式播映,获得了空前的反应。之后区玉盛乘胜追击,拍摄了另一部单元剧--《圣淘沙之旅》(1983年2月13日首播)。此剧99%在圣淘沙岛上拍摄,算是本地剧首次“出国”拍摄外景。剧中还请了十二位女模特儿客串演出。有看过此剧的观众相信应该会有影像吧。


在《圣》之前,区玉盛还将本地著名女作家李廉凤女士在1979年文化部主办的剧本创作比赛的得奖舞台剧改编成电视单元剧--《晚来风急》(1982年12月13日首播)。参与演出的有当时新加坡广播局(简称“新广”)第一届演员训练班毕业的陈碧凤和吴一山。另外还有刚签约新广的香港演员冯绍楣,以及大家较熟悉的资深演员朱秀凤。


除了区玉盛之外,另外本地的电视人如蔡萱等也同时在积极的拍摄单元剧。当时所谓正式签约的艺人还不多,参与演出的演员来自各个领域,舞台艺人,播音员等都有。其中还有一位是由港载誉归来的艺坛前辈:王沙。

王沙于1972年赴港拍电影,80年代初也受邀到台湾中视主持综艺节目。后来回到新加坡,他也应邀参与了两部电视单元剧的拍摄,即《阿突》和《春风得意》。
《阿突》为蔡萱所监制。蔡老与王沙乃多年老交情。当年(七十年代)蔡老的综艺节目《花月良宵》,王沙可是该节目的“镇宝”。因此蔡老相邀,王沙也没有推辞,演出了《阿突》此单元剧。


在1983年初,王沙再度粉墨登场,为的是向大家拜年。他参与了新春特备单元剧《春风得意》的演出。这部在大年初一(2月13日)播映的单元剧由吴乔颐导播兼监制,苏春兴编剧,演员除了王沙,还有和王沙当年一起跑码头的资深艺人白言、新广第一位签约的正式全职艺人何洁、以及当时还未正式签约新广的陈澍承,以及大家熟悉不过的向云、李文海、梁智强、林丽云等。


其他的一些单元剧还包括了:


27/05/1983:《情结》蔡萱监制, 陈澍承、李茵珠、李文海、陈天送


10/06/1983:《捷径》冯仲汉监制,向云、黄文永、黄佩如、李文海


13/05/1983:《母亲》区玉盛监制,梁巧珍、吴一山、王禄江、黄小凤






《戏剧情牵二十五》特别企划


第二章:儿童剧时代:《小DD》、《六小无猜》、《蒲公英》


经过黑白电视时代,我们跨进了另一个以生产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儿童剧而令人无限怀念的“儿童剧时代”。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是这个所谓“儿童剧时代”的鼎盛时期。从黑白的《家在大芭窑》到彩色电视的《六小无猜》、《绿野童心》、《小DD》、《时光倒流四十年》、《再见爸爸》、《蒲公英》等,造就了一个个可爱的小童星,也更为之后的戏剧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许多幕后的人才,包括监制、导播、编剧等,都以制作这些儿童剧吸取了创作的宝贵经验,为日后的电视连续剧的创作扎下了根。


笔者无法将每出儿童剧逐一和大家分享,这里只挑了三部向大家作简单介绍。


《六小无猜》,单看剧名,就知道是在讲六个小孩子的故事。每一集都有一个故事主题,透过故事反映出来的是当时儿童的世界,故事意义正面,教育意义丰富。


这部儿童剧的幕后推手包括了之前在黑白电视剧时代提过的萧之沧(萧智沧),以及后来编了许多儿童剧和电视剧的本地知名编剧苏春兴。《六小无猜》、《小DD》、《绿野童心》、《再见爸爸》、《新年乐》等儿童剧他都有参与创作,甚至演出。此剧的戏剧指导老师是“大鼻子”陈兆锦(当年与已故的华亮搭挡演谐剧,是继王沙野峰之后的另一代喜剧双宝)。


这部剧的主题曲也令人回味无穷,由导播黄卓雄填词,著名音乐人翁清溪作曲。当年这些儿童剧的主题曲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受欢迎的儿歌。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出世的孩童说不定现在还能哼上几句!


那“六小无猜”就究竟是哪六位呢?王禄江、陈英姿、廖崇民、符永增、姚燕山、黄小凤。恐怕当中现今的观众只认识在主持综艺界发红的王禄江罢了。许多现在的观众或许还不知道,王禄江可是当年儿童剧时代数一数二的“男主角”呢!当然其中也有所谓的“大人演员”, 其中就包括了梁智强(当时还叫梁志强)。


《小DD》则是另一部新加坡电视史上独一无二的儿童剧。由著名资深望重电视人蔡萱监制,胡艺发导演。故事是讲述由陈澍承主演的工程师发明了一部机器人“小DD”开始。故事围绕着四个家庭,家长包括:陈澍承+朱秀凤、陈忠华+宋丽华、杨锡彬+李茵珠、邬伟强+柯莎菲。六位主要的儿童演员(又是六位?)包括:黄双喜、刘俊民、林振威、符永增、郑蕴娴、段及泉。其中大家目前认识的大概是在剧中演陈澍承的女儿的黄双喜。她就是现在大家看新闻时会看到的新闻播报员兼记者黄双喜了!看看笔者附上的图,你认得出哪位是双喜小妹妹吗?


《小DD》的主题曲配合动画片,是笔者至今难忘的。“D、D、D,D、D、D,我是小DD。。。”写着写着,一切的美好回忆又浮现在眼前。记得其中有一集,是“小DD大闹SBC”,让观众有机会透过此剧“参观”当时的SBC广播电视台!


《蒲公英》的主要儿童演员还是有六位:王禄江、黄秀玲、柯贵民、杜振威、段及泉、黄小凤。右边的插图,自己认一认,看看你们能否“对号入座”。


其中柯贵民,后来也成为了一个本地乐坛熟悉的名字。他曾经在木船驻唱了四年,是木船的第一代歌手。过后为了全职做音乐,成为了海峡唱片(Hype Records)的制作人。他也曾经替陈洁仪、苏永康、Coco李纹、张清芳、梁咏琪等人写过歌取。 制作过范文芳、Dreamz FM、张清芳、黄湘仪等人的个人专辑。他也写过很多的新传媒电视剧的主题曲和插曲,例如 《和平的代价》就得过了红星大奖的最佳电视剧主题曲奖。


至于黄秀玲,相信大家都应该不会陌生吧。已经升为人母的秀玲,和双喜一样,是大家熟悉的新闻播报员。同样的,他们都是儿童剧出身的。秀玲在新闻界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也获得了《红星大奖》“最佳新闻播报/时事节目主持人”奖项的肯定。


当年的小演员都有机会登上《电视广播周刊》的杂志封面,这样的待遇,相信是现在的小演员望尘莫及的!当然现在他们有《红星大奖》的”青苹果奖”,而当年的小朋友就没有这种奖项的肯定。

下列是笔者列出80年代初的新广儿童剧的播出日期、剧名和集数:

01/03/81 《童年》(9)、10/05/81 《儿童剧场》(9)、22/11/81 《绿野童心》(8)、07/01/82 《六小无猜》(8)、14/03/82 《再见爸爸》(1)、28/03/82 《时光倒流四十年》(1)、04/04/82 《鸡蛋花开》(1)、11/04/82 《我的妈妈好》(1)、18/04/82 《莲子羹》(1)、25/04/82 《娃娃乐园》(1)、02/05/82 《我爱婆婆》(1)、09/05/82 《电子手表》(1)、16/05/82 《兔子不见了》(1)、23/05/82 《老虎拔牙》(1)、10/10/82 《一束花〉(1)、17/10/82 《长鼻子》(1)、24/10/82 《老人与我》(1)、31/10/82 《小豆芽》(1)、07/11/82 《小园丁》(1)、28/11/82 《小DD》(10)、14/02/83 《新年乐》(1)、19/06/83 《蒲公英》(6)、31/07/83 《白雪公主哭了》(1)、07/08/83 《玻璃船》(1)、11/02/84 《小无知》(13)。


接下来,笔者将带大家进入“情牵二十五”的戏剧时代,一起看看以单元剧起步的历史开端!

《戏剧情牵二十五》特别企划


第一章:黑白剧时代:《真爱》、《虚荣误》、《千家万户》


所谓庆祝华文戏剧25周年,是以1982年的《实里达大劫案》为准。那是由当时新加坡广播局正式成立“华文戏剧处”为开端计算的方法。但是早在那之前,电视台已经开始生产电视剧了。要追述,可以追述到六十年代的黑白电视时代。那时候,已经有所谓在摄影棚内录制的电视剧了。虽然那个年代,最红最受欢迎的其实是综艺节目:《声宝之夜》、《花月良宵》、《载歌载舞》、《清歌妙曲》;喜剧泰斗王沙野峰的趣剧更是每晚必看。但是另一方面,仍旧有所谓的电视短剧的出现。演员一般都是舞台艺人或话剧演员,也由于缺乏编剧人才,剧本大多数也都是找搬舞台剧的。
根据笔者资料,第一部黑白电视剧应是由陈濛主演的《黄金万两》。之后她又和林宝妹主演了另一部《颠倒众生》。她们两在剧中饰演一对姐妹花。陈濛大姐当年可是响当当的人物啊。她和另外一位资深艺人潘恩一起主演过号称新加坡第一部马化华语电影《狮子城》,以及在此之后的《小寡妇》。资深娱乐记者管雪梅称陈濛为“新加坡电视剧之开山鼻祖之一”,笔者绝对赞同。



题目中的三部作品,是笔者在翻阅资料是随手选出的。《真爱》是一部1976年的作品,导演是后来大家都熟悉的电视资深演员戴鹏。演员名单里,还能见到张炜的名字。张炜就是当时《声宝之夜》的主持人,也是先现在在《男人当家》中饰演阿公角色的资深艺人。而导播萧之沧正是当时这些黑白电视剧的重要幕后推手。



《虚荣误》同样也是1976年的作品,导播同样是萧之沧。饰演父女的则是台湾著名演员高鸣和华珍。他们主演的台湾电视剧《保镖》当年红极一时!可见当时已经有海外明星客串演出本地制作的情况了。另外参与演出的,还有大家熟悉不过的陈澍承了!




其实要谈黑白电视时代,有两个大家熟悉的名字不能不提:一就是陈澍承大哥,另外就是李茵珠,茵珠姐了!他们两人从黑白电视年代,几经改朝换代,今时今日仍然在荧幕前以成熟的演技虏获观众的心。他们的成就何其辉煌!陈大哥在2002年获颁红星大奖最高荣誉“特别成就奖”时就表示:“我没有让黑白蒙羞”。所谓的“黑白”,就是指这黑白电视时代!两人合演的黑白电视剧不计其数,包括《国与家》、《寄生藤》、《归来雁》、《黑吃黑》、《苦莲花》、《孽海浮生》、《默默祝福》、《疾风劲草》、《原来都是他》、《回头是岸》、《永记心间》、《财迷心窍》、《获虎之夜》、《暴雨寒梅》、《妯娌之间》等。印象当中,陈大哥在《默默祝福》中好像还被茵珠姐刮了一个巴掌呢!
《千家万户》则其实是更早,在1969年的作品了。导播是电视台早期的另一戏剧功臣林兴导。这一系列讲述组屋生活的电视剧,图为其中一集,名为《电梯风波》。那个时代也正值“居者有其屋”的时代,大家开始搬进组屋区。取材身边最切身的课题,也成为了当时吸引观众的一剂妙药。由此可见,本地的黑白电视时代其实也是多姿多彩的。虽然设备简陋,器材也不那么先进,但在那个时代,却拍出了那个时代的特色。谈本地电视剧的发展史,必然不能忽略掉这段光辉灿烂的过去。以此作为一个开端,且让笔者带领大家走一遍新加坡华语电视连续剧的历史旅程!

《戏剧情牵二十五》特别企划

新传媒在今年庆祝华文戏剧组成立二十五周年,“人生舞台”特别配合这个特别的日子,想和大家分享新加坡电视连续剧的发展史,同大家一起缅怀一段段美好的回忆。。。

笔者将分25章,带大家走一遍新加坡华语电视连续剧的道路:

第一章:黑白剧时代:《真爱》、《虚荣误》、《千家万户》
第二章:儿童剧时代:《小DD》、《六小无猜》、《蒲公英》
第三章:单元剧时代:《实里达大劫案》、《阿突》、《春风得意》
第四章:最初的开始:《小飞鱼》、《狮城勇探》、《新兵小传》
第五章:里程碑大作:《雾锁南洋》(地久天长、狮城拂晓、风雨同舟、赤道朝阳)
第六章:不同的尝试:《年轻人》、《阳光蜜糖》、《荒原》
第七章:打入大中国:《人在旅途》、《调色板》、《天涯同命鸟》
第八章:我们的生活:《亚答籽》、《五脚基》、《咖啡乌》
第九章:我们的历史:《红头巾》、《戏班》、《舞谢歌台》
第十章:青春不流白:《青春123》、《边缘少年》、《生活歌手》
第十一章:古装剧经典:《盗日英雄传》、《剑断江湖》、《金麒麟》
第十二章:超现实经典:《奇缘》、《迷离夜》、《飞越银河》
第十三章:体育的精神:《绿水英姿》、《飞跃颠峰》、《鼓舞青春》
第十四章:长寿的剧集:《芝麻绿豆》、《四代同堂》、《我爱芳邻》
第十五章:超级催泪弹:《金兰结》、《亲心唤我心》、《悲欢岁月》
第十六章:超级爆笑弹:《摩登俏冤家》、《妙男正传》、《叔侄两疯狂》
第十七章:制服的诱惑:《空军》、《壮志豪情》、《铁狱雷霆》
第十八章:你住在哪里:《牛车水人家》、《金色珊顿道》、《风雨柴船头》
第十九章:你是哪里人:《潮州家族》、《客家之歌》、《琼园咖啡香》
第二十章:老师们您好:《早安老师》、《阳光列车》、《哎哟哟奇妙假期》
第二十一章:医生们您好:《法医故事》、《医胆仁心》、《医生档案》
第二十二章:天堂与地狱:《再战封神榜》、《七彩人间》、《阎罗传奇》
第二十三章:外来客串星:《豪门内外》、《一代天骄》、《金枕头》
第二十四章:赌王三部曲:《双天至尊》、《双天至尊II》、《双天至尊III》
第二十五章:他的第一次:《窈窕淑女》、《最后一个大侠》、《红尘独舞》

可以看的出我的着重点是在较早期的连续剧上。原因很简单。近期的戏剧资料颇多,网上讨论也相当热烈。然而早期的连续剧资料和讨论则相对缺乏。因此笔者才决定花时间以主题式的呈现方式与大家一同回顾新加坡华语电视剧这25年来所走过的道路。。。保证图文并茂,敬请大家期待!